網站地圖
逢甲大學
deco

2025創新技術博覽會逢甲3金2銀1銅 前方車輛盲區預警獲鴻海特別獎

2025.10.20

2025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aiwan Innotech Expo, TIE)於10月16日至18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登場。今年以「AI跨域創新,智慧驅動未來」為主題,匯聚全球頂尖研發團隊與產業菁英,共同展現科技創新的無限可能。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主辦的「發明競賽區」今年共有554件專利角逐,其中「學校發明區」超過百件作品參賽,競爭激烈。今年同步導入企業選才概念,邀請台達電子、明門集團、微星科技與鴻海科技集團共同評選,尋找兼具市場潛力與產業化價值的創新成果。

逢甲大學產學營運與推廣處帶領六組參賽團隊表現亮眼,六組作品全數獲獎,榮獲3面金牌、2面銀牌及1面銅牌,並以「前方車輛的盲區預警系統」摘下鴻海科技集團企業特別獎,成為本屆最亮眼的學術機構之一。獲獎作品涵蓋AI智慧應用、醫療科技、環境安全及半導體材料等前瞻領域,充分展現逢甲大學在跨域創新及產學合作上的深厚實力。

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全端工程師梁定殷、技術長陳伯維與材料系謝秉諺老師、化工系施志欣老師、自控系邱垂鴻助理(由左至右)等獲獎團隊成員於展區一同合影。

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全端工程師梁定殷、技術長陳伯維與材料系謝秉諺老師、化工系施志欣老師、自控系邱垂鴻助理(由左至右)等獲獎團隊成員於展區一同合影。

自動控制學系林昱成教授以「前方車輛的盲區預警系統」榮獲銅牌獎暨鴻海科技集團企業特別獎,由自控系邱垂鴻助理代表領獎。

自動控制學系林昱成教授以「前方車輛的盲區預警系統」榮獲銅牌獎暨鴻海科技集團企業特別獎,由自控系邱垂鴻助理代表領獎。

金牌獎
「水上自主救援裝置及系統」─ 自動控制工程學系教授林昱成
「用於離心平台的動態混合器」─ 化學工程學系教授施志欣
「一種碳矽化合物製備方法」─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講座教授何主亮團隊(助理教授謝秉諺、陳瑛鴻)與大永真空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產學合作

銀牌獎
「排尿障礙診斷裝置及其系統」─ 精密系統設計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蔡鈺鼎
「多行程事件整合框架系統」─ AI研究中心主任許懷中、技術長陳伯維

銅牌獎暨鴻海科技集團企業特別獎
「前方車輛的盲區預警系統」─ 自動控制工程學系教授林昱成

六組得獎團隊的關鍵技術亮點整理

  • 水上自主救援裝置及系統結合AI聲音辨識、機器聽覺與無人載具技術,可即時偵測求救聲並自主航向溺水者位置,提供即時救援方案,兼具高效與低成本應用潛力。
  • 用於離心平台的動態混合器透過轉速變化產生不同濃度洗脫液並精準分離混合物,同時降低交叉汙染風險,大幅提升分析與製程效率。

  • 碳矽化合物製備方法利用由德國Fraunhofer IST引進的新興氣流濺鍍製程,成功開發高耐蝕鍍膜材料,可延長半導體製程元件壽命並提升良率。

  • 排尿障礙診斷裝置及其系統採用非侵入式振動感測技術結合AI深度學習,可於日常使用馬桶時自動蒐集尿流數據並分析,提供居家智慧醫療輔助工具,實現即時監測與雲端整合。

  • 多行程事件整合框架系統提出用於multiprocess軟體系統的模組化框架,透過共享記憶體技術降低資料傳遞成本,提升系統效能與擴充性,為軟體開發提供全新解方。

  • 前方車輛盲區預警系統解決大型車轉彎內輪差盲區對機車、自行車及行人之潛在風險,整合影像辨識與軌跡預測技術,透過警示單元即時提醒使用者,架構簡潔、低成本,適用於行車記錄器等裝置。

逢甲大學積極鼓勵師生投入前瞻研究,並透過專利佈局與參與發明競賽,促進技術與產業連結。本次全數獲獎並摘下鴻海科技集團企業特別獎,不僅彰顯學校在跨領域研發的實力,也展現教師團隊深厚的技術能量與產業應用潛力。展望未來,逢甲將持續以AI技術驅動創新,攜手產業夥伴,為臺灣智慧化升級、永續發展及科技產業進步注入更多動能。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何主亮講座教授團隊與大永真空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產學合作「一種碳矽化合物製備方法」榮獲金牌獎,大永真空研發長詹子厚特別親自出席領獎。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何主亮講座教授團隊與大永真空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產學合作「一種碳矽化合物製備方法」榮獲金牌獎,大永真空研發長詹子厚特別親自出席領獎。

人工智慧研究中心主任許懷中、技術長陳伯維以「多行程事件整合框架系統」榮獲銀牌獎。

人工智慧研究中心主任許懷中、技術長陳伯維以「多行程事件整合框架系統」榮獲銀牌獎。

精密系統設計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蔡鈺鼎以「排尿障礙診斷裝置及其系統」榮獲銀牌獎,由電聲碩士學位學程碩二何佳憲同學代為領獎。

精密系統設計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蔡鈺鼎以「排尿障礙診斷裝置及其系統」榮獲銀牌獎,由電聲碩士學位學程碩二何佳憲同學代為領獎。

相關新聞